这几个建筑所有腾冲人都熟悉,哪座最能代表腾冲?
每个城市都有其地标性建筑,这些建筑在民间有广泛共识,能最直观地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及风貌,让人印象深刻!
腾冲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众多的边疆地州和市县里,可谓特色鲜明,靓丽出彩。那么有哪些建筑最具有代表性,一提起来就让人联想到腾冲呢?
下面列出了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建筑,一起来看看,是否符合你心目中的定位。
1.文笔塔
文笔塔又名凤岭塔,位于腾冲市区内的来凤山上,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塔,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经腾冲各界人士的努力,90年代在旧塔遗址重建。
新塔高44.93米,共13层,造型更壮观、功能更齐全。内部是十一级楼阁式结构,有旋梯可以直上塔顶,纵览“极边第一城”和周围壮丽的山河,成为来凤山上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塔基周围存有日军作战工事遗迹,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正对文庙的中轴线,塔身如笔,泮池如砚,有笔有砚则人才辈出,所以民间把凤岭塔叫做文笔塔。文笔塔也就成为腾冲人憧憬文运昌隆的象征。
2.高黎贡山母亲
腾越文化广场沿腾冲的母亲河腾越河两岸规划建设,广场上有一座金黄色的锻铜雕像——高黎贡山母亲。
雕塑由母亲头像和分布于山体上的六幅浮雕组成,形象地反映了古往今来这片上地上光照千秋的历史事件和可歌可泣的志士仁人。雕塑底座周长58.45米,是腾冲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的缩影,主体雕塑高12.9米,是高黎贡山最高峰海拔的三百分之一。
千万年来,高黎贡山宛如一位朴实善良、饱经沧桑的母亲,爱抚着腾冲这片物华天宝的热土,哺育着这方勤劳勇敢的人民。
雕塑的西北面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述的乘象国滇越—腾冲的传说,演绎着一幅古蜀身毒道上商旅马帮艰辛跋涉的历史画卷;正面为翡翠商城文星楼下珠宝交易的热闹场景;南面上部有民国元老李根源,辛亥腾越起义领袖张文光,著名马克思主义新学家、毛泽东的哲学顾问艾思奇等雕像;下面是滇西抗日战争腾冲战役中中国远征军及盟军将士痛歼日寇的壮烈场面;东面中部是腾冲著名风景名胜区火山、热海、和顺及建国之初的清匪反霸斗争;左边是李珍国带领腾冲军民抗击英寇的震惊中外的马嘉理事件;右边是左孝臣带领腾冲军民抗击英军人侵的甘稗地之战。
3.文星楼
腾冲文星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腾越厅同知黄炳倡修,由驻腾镇守五品武官、文武进士尹同庵(字玉书)设计,属单体高层建筑。多少年来,文星楼千百次入诗、入画、入照,成为文艺作品的极佳素材。
1944年,在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的战役中,文星楼与敌寇同归于尽,玉石俱焚。2004年重建,是因为它附着了古今腾冲人浓烈的情感:在科举时代,学子们在这里祈求神灵保举和叩谢神恩;在今天,腾冲人民以此铭记那段不屈不饶抗击日本侵略者重建家园的光辉历史。文星楼成为了历史文化名镇腾冲的标志性建筑。
4.徐霞客雕像
初到腾冲,在旅游客运站的街头,你会看到一座古人的雕像,他是明代大旅行家,被现代“驴友”视作“驴祖”的徐霞客。300多年前徐霞客游历腾冲,并在游记中留下了许多文字著述,腾冲“极边第一城”的名号,就出自他的手笔。
全国不少城市里都有徐霞客的雕像,而腾冲街头的这座雕像,造型独特,让人过目难忘——左手执杖,仰面向天,似乎在攀登高峰;右手却扬起如椽巨笔,又似在泼墨挥毫。
历史上像徐霞客一样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留下大量记传的人并不多。因此后人感怀徐霞客不畏艰辛,开拓进取的精神,称其为“游圣”。
这几个建筑每一座都是一张绝佳的名片,腾冲的魅力,或可从中管窥一斑。
你觉得哪座最能代表腾冲呢?